cover_image

孩子宅家,矛盾增多?负面情绪可以这样纾解

上海崇明
2022年05月04日 09:14

图片


每天刷手机

越刷越焦虑?

在家上网课的“神兽”

经常和父母产生争执

这些情绪问题该如何解决?


网友@团团子求助:我是一名正在家上网课的初中学生,随着上网课的时间越来越长,我感到焦虑,也经常在家和爸妈发生争吵,导致我更加不想上课。


回应👇


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和网课学习,打乱了中小学生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,许多孩子出现了紧张、焦虑、不知所措的情绪。近日,华东师范大学编制了“六个一”心理健康小贴士,让孩子们在这一特殊时期,保护好心理健康。


图片


清一清,消息来源要搞清


不知道你是否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,在阅读完手机或者互联网上各种各样关于疫情的消息后,常常觉得很疲惫或无力,尤其是当这些信息里有时还夹杂着难以辨识的谣言时,更是如此。让我们清一清信息源,丢掉一些不必要了解的信息,还心灵一个安静


静一静,情绪表现要注意


居家隔离是对我们心理状态的一次考验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,这是对外界快速变化的一种应急适应,不必过度担忧和自责。不妨每天找一个安静的时间段,写一写今天让自己感受到压力的事情,并且尝试描述性的记录下自己的感受。随后,我们可以再整理回看每天的日记,找出让自己容易有情绪波动的事件,主动远离或直面解决。


想一想,网课学习沉住气


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对于网课学习感到焦虑的原因是什么,是担心学习效率不高,还是注意力不能集中,或者是有逃避心理,觉得可以趁这段时间偷个懒等等。


每个人的原因都不太相同,所以必须静下心来找到真正的原因


随后,大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可控的行为上来。每天要劳逸结合,保持愉悦的心情。上网课时要专注听讲,课后要认真完成任务。


如果出现情绪的波动,不妨多向父母和老师倾诉,寻求他们的帮助,让他们一起来分担和减轻自己的压力。


动一动,身体健康需运动


居家隔离后,我们的活动空间也大大缩小。这个时候,就需要我们主动把运动提上日程了。心理学研究发现,运动可以让人们的大脑分泌内啡肽、多巴胺等令人感到快乐的激素,因此可以帮助我们在疫情期间调节自己的情绪。


青少年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方式,小区内快走、室内瑜伽、有氧操等都是不错的形式,和家人、朋友们一起运动起来吧。


做一做,规律作息享安心


按时起床、按时吃饭、按时睡觉,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构成了日常作息规律。即便是在足不出户期间,保持规律的作息会让我们觉得生活还是是可控的。


图片


青少年可以从日常生活、家务劳动、作业以及与人相处等四个方面入手,和家人一起探讨家庭生活中需要保持哪些规律性的东西,并在每天的生活中认真执行。


聊一聊,家人朋友常联系


和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,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大法宝。居家隔离可能会让自己和朋友分隔在不同的地方。越是困难的时期越是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劲。想想谁是能够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关心的人,把他们的名字都写下来吧,多与他们保持联系,聊一聊近况,吐槽一些不顺心的事情,共同憧憬一下美好的未来。


来源:上海大调研

编辑:张悦阳

责编:李琳、张悦阳

图片

图片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上海崇明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